荷兰 2比4 克罗地亚(战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体坛周报记者王勤伯发自费耶诺德
最会打仗的民族不一定名叫战斗民族,最会踢球的国家也不一定是足球王国。
大多数球探在过去几年的考察报告里绝对不会把24岁的卢卡·伊万努舍奇视作超级天才,然而在克罗地亚对荷兰的欧国联半决赛中,这名萨格勒布迪纳摩球员,却总是知道如何让自己发挥最好的作用,除了位置和区域责任,他更懂得不浪费任何机会和时间,懂得需要时不时带着冒险精神尝试出其不意的举动才有可能撕裂对方的后防线。
连续两届世界杯至今,克罗地亚一直踢的是这样的足球。你很难去总结他们属于什么流派,他们仅仅是让各种流派的对手在自己面前都很难受。伊万努舍奇和莫德里奇、布罗佐维奇等明星队友一样,拥有很强的比赛阅读能力,所以,无论是是和对手的耐心周旋,还是闪电般的突然起意快速攻击,都显得充满了把握。他们知道适度的个人发挥是打破对手战术套路和布置的关键,但这个适度的“度”如何把握,几乎被克罗地亚球员踢成了玄学。
400万人口的克罗地亚踢球充满了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生存紧迫感,他们不会滴水不漏,也不会没有失误,他们自己的球门面前从来都不缺乏险象环生的场面;他们的人口基础不可能确保在所有位置都生产出一流球员,更不能确保一代代优秀球员实现接力,这样的球队没有资本去讨论风格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懂得调动自己球员的全部潜能,使用所有可用的套路,也懂得如何克制不同的对手,就像必须懂得在同一场战斗里使用不同制式的武器。
从现代足球发明以来,在欧洲中部一直存在个别或者几个特别会踢球的小国,彼此起伏。1930年代的奥地利,1950年代的匈牙利,解体之前的南斯拉夫,还有199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等国的惊艳。克罗地亚无疑是今天中欧足球最有代表性的球队,他们在1998年以来3次打进世界杯4强,莫德里奇是皇马连夺欧冠的重要功臣。
实际上,克罗地亚人对待足球的态度和其他中欧国家差别并不大,他们只是很喜欢体育,很喜欢足篮排手水五大球比赛,也能够很自然地接受集体项目成绩的起起落落,但足球上的巨大成就(感谢布拉泽维奇奠定的基础),让克罗地亚人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费耶诺德的澡盆体育场是荷兰国家队最爱的主场,他们在这里拥有极高的胜率,球场优质的音响效果让橙色球迷的助威声格外火红嘹亮。然而,这可能是很罕见的一场比赛,开场后很多时间里,荷兰球迷的音量完全被克罗地亚人压制。克罗地亚是球迷为国家队助威整体度最好的南欧国家,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球迷俱乐部和地区属性太强,国家队比赛现场助威非常凌乱,遇到北方国家注定声势被压制。
荷兰球迷也曾试图和克罗地亚人比拼气势,但比赛进行到中间时段,他们甚至就像累倒了一样偃旗息鼓,只有上下半时结束前的2次进球给他们带来了一阵高潮。
又是佩特科维奇……去年世界杯上让巴西球迷欲哭无泪的佩特科维奇,又是他替补出场,又是他禁区外射门得手……为什么科曼就不知道提醒球员克罗地亚可能留有这样一手?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换成:为什么这个职业生涯中意丙和意乙出场次数远多于意甲的前锋、从未被西欧球队看出潜力的球员,屡屡可以在克罗地亚对阵强队的关键比赛中一锤定音?
这是克罗地亚足球的神秘外观,也是其神秘的力量。所有穿上克罗地亚国家队球衣的球员,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球员,就连莫德里奇在这个球队里也像年轻了至少3岁。这也是我在这样一篇现场手记里不可能解读的事情,克罗地亚人那么会比赛,那么会踢球,其神秘程度和中国足球用金钱换不来进步一样无法解释。
98一代的克罗地亚球员在总结教父布拉泽维奇的执教秘诀时,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算是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奇罗”也总是有办法让球员相信是可能的。
达利奇把布拉泽维奇称作自己的足球父亲,他很少像布拉泽维奇一样说出夸张的话,他甚至时常被自认为很懂球的球迷和媒体批评,但是仔细看看达利奇的指挥,他和克罗地亚球员在“会比赛会踢球”这个事情上具有完美的默契。在加时赛3比2领先的情况下,荷兰差点扳平比分,这时候克罗地亚选择了压上,击中横梁以后继续全力逼迫和攻击,最终获得4比2的点球。
莫德里奇罚入点球以后被替换下场,克罗地亚球迷的喊声在费耶诺德澡盆里热烈地回响:“卢卡,卢卡,卢卡!”这是在给一个即将告别的传奇致以敬意。
他就是那个披着破棉袄在崎岖的山坡上放过羊的卢卡,在难民营旅馆停车场颠球的卢卡,和克鲁伊夫一样穿过14号的卢卡,对于世界足球,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对于400万克罗地亚人,他是一个会踢球的国家骄傲和幸福的象征。